close

 

金瓜石最早是加拿大一個宣教士來傳福音,一部分人就開始聚會,陸陸續續。民國41-42年間,礦務局丁副局長信主,帶領我們聚會,利用時雨中學的教室,一個星期一次聚會。後來陳澤浦弟兄在美國受洗,回來後對家鄉有負擔,那時候教會很興盛。

民國46年陳弟兄離開金瓜石去美國。48年鄭錫卿長老開始帶領大家租銅山里街上的房子開始聚會。那是有選同工,我什麼都不懂,被選負責主日學,牧師按手為我們同工禱告。臺北濟南長老教會許宏謀牧師常常來查經,後來有英國籍的海福生(在屏東)宣教士來查經。除此,也建立家庭教會。在淡水高中教書的陳克敏姐妹星期六來帶青少年,每個禮拜五有家庭聚會,大家輪流開口禱告,分享見證。

後來教會人越來越多,地方不夠用,就開始申請地要蓋禮拜堂。陳弟兄還是鄭弟兄他們去申請,但是說因為教會用,就不是賣,而是租的。民國50年左右,陳澤浦弟兄離開後,就由鄭錫卿、蕭克長、黃炯耀帶領大家參與。那時候沒有錢,但大家同心合意,許多姐妹清晨就在家裡開始禱告。弟兄姐妹都把東西擺上,實際上大家生活都很困難,但就是很同心,很甘心樂意的為耶穌擺上。

有一天主日學分享一個故事,說到有一個紅磚教會,建堂時大家一起搬紅磚,這個見證感動很多人,所以大家都願意擺上。記得有一個姐妹只剩下了她喜歡的一件很漂亮的金飾,她也拿出來擺上。神很祝福,牧師拿到臺北給徐亨的太太賣掉,結果這個太太也是高價買,為了奉獻。還有一個寡婦錢借給教會但不收利息,因她需要生活。沒有多久教堂就蓋成了,就是現在這個地方。

那時候都是鄭弟兄安排,請大部分都是臺北的講員,寇世遠弟兄也常常來,王文貴弟兄接待他們到他家裡。不時有人來查經,都是3天連著的,我們教會裡面沒有固定查經,但有固定的家庭聚會,連著禱告會,就這樣子開啟。

後來,有幾年的時間,起先有幾年時間是白教士從加拿大來的,後來民國50年搬到新的教堂後,有王淑珍(瑞典)教士。那時我們雖然沒有自己的牧師,但上帝很有恩典,有很多外地的牧師都很願意來金瓜石,每個禮拜都是不同人來,戴致進、林三崗、何廣明、魏建章、伊立凡、張貴富等很多人都常來。那時候教會很興旺。

王教士怎麼來金瓜石的:那時候每年有婦女的聯合會,我去中壢參加,王教士跟我分享,說她住在關西,她聽我說到金瓜石,她很想來。我回來和鄭弟兄講,就請她來查經。自從王教士來了以後,每個禮拜都有一次查經。

那個時候大家很單純,大家一起來洗椅子,什麼都是大家動手一起做。教會都沒有錢不夠的。最興旺的時候,蕭克長太太提出來,金瓜石小孩子很多,但只有天主教幼稚園。幼稚園設立時沒有錢,但一有個需要報告出來,大家就奉獻椅子凳子,陳子英姐妹則奉獻了大講台。

倒是王教士80多歲了,想安靜,但幼稚園就在房間門口,很吵,對她來講不容易。

那個時候有一整批原住民來金瓜石工作,原本他們有自己的聚會,後來就投入到金瓜石教會。

金瓜石很被神祝福,出很多傳道人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inguashih 的頭像
    jinguashih

    金瓜石基督教會的部落格

    jingua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